1)第425章 盛大开业_香江:开局一百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1984年,迈克·哈彻潜心研究曾经的“海上马车夫”——荷兰。

 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尘封的档案馆里,“哥德马尔森号”吸引了哈彻的目光。

  1752年冬,“哥德马尔森号”商船满载着瓷器和黄金,从广州驶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。

  这艘船在航行了16天后,触礁沉没。

  哈彻费尽心思,在南海海域探测到了这艘沉船。

  23.9万件青花瓷器,125块总重达45公斤的金锭,还有两门刻有东印度公司缩写VOC的青铜铸炮,这些打捞出水的文物让哈彻眼花缭乱。

  哈彻将它们悄悄拉到公海,隐匿了一年多时间后,拿出“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”的国际公约,将沉船上的宝物交给荷兰的佳士得拍卖行。

  1986年4月,阿姆斯特丹,佳士得中国文物专场拍卖会开幕。

  一次拍卖会上出现23.9万件之多的中国文物,这样的盛况,在欧洲收藏史上前所未有。

  荷兰陷入狂热,内地驻荷兰使馆急电国内,请示此事。

  国家文物局文物处的杨林,紧急受命。

  他翻遍了国际海洋公约、世界各国海洋法,却找不出任何一条能制止此事的法律依据。

  而当时内地的法律,对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,更是一片空白。

  无奈,国家文物局只好派出了陶瓷专家耿宝昌、冯先铭,前去阿姆斯特丹一探究竟。

  尽管无例可循,但大家都想到了一件事:买回来。

  于是,他们携带了3万美元。

  此时,阿姆斯特丹希尔顿酒店的二楼、佳士得拍卖会大厅里,恍若一个大型剧场。

  过道上、地毯上,甚至大门外,都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行家。

  23.9万件精致的青花瓷器,摆满了两层楼。

  拍卖行把优先竞拍的待遇交给了中国人——1号牌。

  可是,在整整3天的拍卖中,中国人连一次举牌的机会都没有得到——每一件瓷器的起拍价格,都在估价的10倍以上,叫价一路走高,3万美元形同废纸,20多万件珍贵的中国文物,眼睁睁花落旁家。

  迈克·哈彻通过此次拍卖,不仅换回了2000多万美元的回报,还使他成为名噪一时的“最富有的寻宝家”。

  这些事迹,方鹤轩不管是看书还是听人绘声绘色的讲述,都已经烂熟于心。

  如果他没本事也就算了,但既然有钱有人,那干嘛将大好机会让给哈彻这个鬼佬呢?

  不说给中国留下更多文物,至少海上打捞,既是一件可以生财的事业,也可以帮助他磨练队伍以及发展海洋技术,百利而无一害。

  ······

  送别九纹龙和船队,大眼明也再次返回了欧洲,和在法国的团队汇合,而方鹤轩则继续坐镇香港。

  11月马上就要过去了,旗下公司的月底工作总结也在陆陆续续递交上来,而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okan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